今年的夏天,實在是太太太太太太太熱了!才六月上旬,全國多地都開啟了“火爐”模式,有些地區(qū)的氣溫甚至超過了 40℃!
以前總是呼吁“非必要不出門”,現在大家“必要也不想出門”,恨不得把空調成天背在身上~
(資料圖片)
圖片截取自第一現場微博
熱浪來襲,許多與氣溫有關的新聞也頻上熱搜,最近,“熱射病”這個詞經常進入我們視野,得了熱射病的患者,不僅會暈厥昏迷,還會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。
01熱射病=中暑?
熱射病到底是什么?其實,熱射病就是我們常說的重癥中暑。
中暑是一種很常見的急性疾病,指高溫高濕條件下,人體體溫調節(jié)功能發(fā)生障礙,產熱大于散熱,進而導致體溫不斷升高,同時伴隨體內水分、電解質的大量流失。
圖庫版權圖片,轉載使用可能引發(fā)版權糾紛
在高溫環(huán)境下,如果出現頭暈、頭痛、冷汗、食欲不振等癥狀,可能就是先兆中暑;如果出現體溫升高,嘔吐、眩暈等情況,中暑就會加重,變成輕癥中暑;如果持續(xù)暴露在高溫環(huán)境下,病情就會演變成重癥中暑。
圖片來源:央視新聞截圖
重癥中暑包括三種類型,分別是熱痙攣、熱衰竭、熱射病。
三種類型的癥狀表現不一,如熱痙攣癥狀主要是大量出汗導致的四肢痙攣;而熱衰竭癥狀主要是頭暈、乏力、精神萎靡,但體溫不超過 40℃;熱射病癥狀則有高熱持續(xù) 40℃ 以上等。其中,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一種中暑類型,病情進展迅猛,致死率很高。
02熱射病有什么癥狀?
那我們該如何判斷是一般中暑還是熱射病呢?
熱射病的主要癥狀有三種:
1. 體溫升高,短時間內持續(xù)升高并超過了 40℃,可能伴有皮膚灼熱;
2. 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的異常情況,如出現譫妄、驚厥、昏迷、幻覺等;
3. 伴有其他不適癥狀,如呼吸急促、肌肉無力痙攣等。
熱射病的最大危害不只是讓體溫升高,而是由于高溫帶來的多器官功能障礙(如橫紋肌溶解、心肌受損、胃肝臟受損)。
夏季炎熱的時候,不宜長時間在戶外活動。圖庫版權圖片,轉載使用可能引發(fā)版權糾紛
正常情況下,人體溫度會維持在一定范圍內,波動不會很大,但患上熱射病以后,人體的體溫調節(jié)能力失衡,身體長時間保持 40℃ 以上,這時候體內器官組織的細胞水分、電解質大量流失,細胞穩(wěn)定性被破壞,甚至裂解死亡,當器官無法執(zhí)行正常功能,進而影響體內循環(huán),最終就會引發(fā)器官衰竭。
此外,由于熱射病的病情進展十分迅猛,且往往伴有多器官功能受損,臨床上針對熱射病的治療十分有限。部分患者治療后,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仍會遺留部分損害,無法恢復之前水平,主要表現有記憶力減弱、專注力差、語言認知障礙等。
03熱射病的易感人群和預防手段
熱射病危害這么大,那么,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怎么預防?有哪些人容易得熱射病呢?
熱射病的發(fā)病原因與高溫高濕環(huán)境和高強度體力活動相關,因此可劃分為兩種類型,分別是勞力性熱射病和經典型熱射?。ㄓ址Q非勞力性熱射?。?。
勞力性熱射病對應的人群,即常暴露于高溫條件下且進行高強度活動的人群,如建筑工人、基層人員、軍人警察、快遞員等。他們因長時間進行劇烈的體力活動,機體水分能量流失快,且產熱、散熱容易失衡,進而導致熱射病。
圖庫版權圖片,轉載使用可能引發(fā)版權糾紛
而經典型熱射病對應的人群,即暴露于高溫條件下但沒有高強度活動的人群,這類人體質較弱,也容易患熱射病,比如老人、嬰幼兒,還有自身伴有基礎疾病的人群。
因此,想要預防熱射病,就要保持環(huán)境通風、陰涼,及時補水,注意休息,有不適反應一定要及時就醫(yī)。
那么,當我們在外面遇到有中暑癥狀的人時,我們可以怎么提供幫助?
1. 降溫
首先,要快速將患者轉移到陰涼的地方,可除去多余衣物散熱,有條件的還可以用風扇散熱、濕紙巾擦拭身體、或用濕毛巾敷于腋下、頸部、大腿根等部位。
2.補水
若患者保有意識,可為其補充水分;若患者發(fā)生嘔吐現象,立刻翻轉患者身體,使其側躺,以保持呼吸道的通暢;若患者發(fā)生不自主抽搐,要及時做好控制,避免患者傷害自己;接著,要抓緊聯系附近醫(yī)院,送患者入院做進一步的治療。
運動出汗時應及時補液。圖庫版權圖片,轉載使用可能引發(fā)版權糾紛
總而言之,無論發(fā)生哪種癥狀的中暑,我們都不能懈怠,畢竟中暑一旦發(fā)展到熱射病階段,那可就是兇多吉少了。
想要避免熱射病,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做好預防,所以,夏季外出,切記要做好防護!有需要的可隨身攜帶水瓶,及時補水哦~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