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視網(wǎng)消息:湖北黃石大冶市是鄂東的糧食主產區(qū),常年水稻種植面積在40萬畝以上。隨著農業(yè)現(xiàn)代化的發(fā)展,當?shù)胤e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為糧食豐產打下基礎。眼下,正是當?shù)丶Z食收獲的時節(jié)。
水稻迎豐收 機械收割效率高
湖北黃石大冶市的水稻種植基地稻谷已經(jīng)成熟進入收獲期。稻田中,收割機正在稻田中穿梭忙碌。這些收割機上全部安裝了北斗定位系統(tǒng),可以對收割機的位置、運行軌跡等情況進行高精度定位,并及時回傳,精度可以達到1米。
通過這塊屏幕能查看哪些區(qū)域已經(jīng)收完,哪塊田還沒收,收割機現(xiàn)在在哪個區(qū)域,以什么路線進行收割。這些數(shù)據(jù)不僅能作為稻谷補貼、“一噴多促”物化補貼等糧食種植生產類補貼的參考依據(jù),還能幫助農戶科學調配農機,搶抓農時開展收割。這片幾百畝的水稻,5臺收割機用1天時間就能全部收完,機械化的操作和科技的加持讓水稻收割更加高效和精準。
“小田并大田” 高標農田為糧食豐產打基礎
對于機械化操作而言,相對平整的大田塊里操作起來效率會更高,也更容易產生規(guī)模效益。為此,當?shù)亟陙硪恢痹谶M行高標準農田建設,將原本一兩畝的田塊合并成五六十畝的大田塊,俗稱“小田并大田”。如今,大冶農田中七成都是高標準農田。
除了“小田并大田”,完善配套設施也屬于高標農田的改造范疇。太陽能殺蟲燈能夠通過光誘殺死害蟲,降低病蟲害發(fā)生率60%,減少一半的農藥用量。
在這片高標農田里,水稻種植過程從插秧、施肥、灌溉、防治到收割全部都實現(xiàn)了機械化。依托于科學管理和高度的機械化,這家農業(yè)合作社3000多畝的稻田,日常的田間管理只需要兩個人就能完成。
“小農戶”對接“大服務” 聯(lián)營機制助農增收
在現(xiàn)場,剛收獲的糧食直接就被裝進馬路邊貨車里,這些車全部來自于當?shù)氐囊患颐讖S。早在這批水稻種植之初,米廠就和農戶簽好了協(xié)議,農戶按照米廠客戶要求的品種來種,成熟后米廠按照之前就擬定好的協(xié)議價格上門來收。
農戶算了一筆賬,按照這種聯(lián)營機制,他家的稻谷比市場收購價高三四毛,每畝田可增收400元左右。
2024年,大冶種植水稻42萬畝,預計水稻產量20萬噸。眼下,大冶的水稻收割已完成90%以上。
標簽: